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 (三)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 (三) 发布于:2015/02/13
    二、农业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户调制以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尤其是迁都洛阳以后,这一情况更加明显。北魏前期,洛阳一带乃至 黄河中游的广大地区,到处荒芜,人烟极少。自孝文帝改革之后,许多过去 逃亡异乡的汉族劳动人民相继回到这里,开荒种地,耕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粮食生产也在增加。内迁的鲜卑族劳动人民和其他族人,逐渐减少乃至放弃 以狩猎或畜牧为主的谋生之道,而转向农业生产,也在开荒种地,成为农民。
      自三国时期直到北魏,虽然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可是农业生产技 术还是在不断改进、提高、发展。牛耕技术得到很大的推广。西自今新疆拜 城、甘肃敦煌、嘉峪关、酒泉,东至辽宁朝阳,在这广袤的边远地区,有很 多刻绘着牛耕图的画砖、刻石或壁画被发现。使牛的形式多数为二牛抬杠, 用一牛的情况增多,但是用双长辕套。铁农具使用的范围也有扩大,农具种 类增多,式样也有改进。主要农具有铁制犁、、铲、锸、锄、镰等,其中 的全铁曲柄锄增多了,这对于中耕、除草都很有利。农民们在生产中很注意 深耕细作,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关心时令,鉴别土壤,防旱保墒,田间 管理等。对于各种作物的选种、育种、栽培、积肥、施肥等技术,也积累了 丰富的知识或经验。      自改革之后,水利事业也有恢复和发展。公元488年,冯太后和孝文帝 下诏,指令长城以北和阴山以南的北边六镇 (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沃野镇, 今固阳西南的怀朔镇,武川西土城的武川镇,今四子王镇东南土城子的抚冥 镇,今兴和台基庙东北的柔玄镇,今河北张北县境的怀荒镇)和云中 (治所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河西、关内各郡,都要开种水田,并要通渠灌溉。 不少地方官吏也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之在关东和关中修复和新 开的沟渠、陂池很多,对农田灌溉起了重大作用。      西晋时期,各地有很多水碾,水磨和水碓。十六国混战时期,几乎破坏 殆尽。这时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这种先进的粮食加工工具相继在洛 阳和关中一带重新出现。仅洛阳城西的谷水沿岸就有水碾、水磨几十处。
      畜牧业也有发展。牲畜的品种增多,饲养牲畜的经验比过去丰富。
      6世纪初,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280—289)年间南北合计的人口 多出一倍。人口数字这样的巨增,虽然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关系,但 也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关。
      关于贾思勰的生卒年月,详细身世和经历,古代史籍上缺乏记载,我们 知道的很少,因此,只能根据一些线索,进行一下勾划。
      在《魏书》卷七十二和《北史》卷四十七都有贾思佰、贾思同两人的传, 贾思勰与他们是同姓,同排行,年龄小于贾思佰。
      贾思勰写《齐民要术》引用了很多书,由此看来,他的家庭应该有很多 藏书,应该有深厚的家学渊源。
      贾思勰的职业,我们只知道他做过高阴太守,但是北魏有几个高阴,现 在我们只能假定他为离家乡最近的那个高阴,在今天的山东临淄西北。
      关于《齐民要术》写作的时间,我们只能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杜 葛乱后”。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