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杰: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于春杰: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 发布于:2020/06/22
    2019 年 11 月 7 日,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的青少年发明展区大连市发明协会展台前,一位面目慈祥的老者异常忙碌,他时而充当解说者,向评委及观摩者介绍学生的作品,时而拿起手机,从各个角度为参展学生拍照,时而又变成后勤人员,帮学生摆放作品、收拾展台……
  他就是大家口中的“于老 ”于春杰,在创新领域的一些重要赛事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比如, 2019 年 8 月,他和学生出现在第十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现场; 10 月,他又带领学生参加第七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 11 月,除了到广州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他还出现在了在湖南常德举办的“燎原计划” 2019 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师资培训暨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第 25 届年会上。每次见到他,熟悉他的人都会打趣说:“于老,您还没退休呢。”
  “我喜欢做这件事,不想停下来。” 74岁的于春杰早已退休,但他现在仍担任大连市发明协会副秘书长,大连市第八中学、长春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工作量一点也没少。
  闲不住,果断转行做实事
  1979 年 3 月 5 日,于春杰走进大连市鉴开中学(原石油子弟学校),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从机关科室工作人员转为劳技教师兼电教组组长,他的心情是雀跃的:“以前的工作比较清闲,我坐不住,想做点实事。 ”
  于春杰的愿望实现了。上班时,他既给学生讲解电学知识,也负责管理学校的电教设备;节假日,他还要带学生爬山、开展课外活动。 1981 年,他成了学校的第一位科技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做小发明、玩“三模一箭 ”,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1986 年,于春杰指导学生刘铁发明了录音机绞带报警器,一举夺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原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那段时间很忙,周末也要去学校,中午在校外吃完饭后又和学生接着干。”回想起那段时光,他觉得“特别起劲”。
  1987 年,在创新教育领域小有名气的于春杰担任大连市甘井子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会长、大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秘书长,自此,他的学生遍布大连市各个中小学校。
  大连市第八中学学生刘世宁从新闻中得知,有些汽车车主在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导致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生。针对这种情况,他想利用人体感应传感器、语音提醒模块、压力传感器等组成电路,制作一个汽车事故防逃逸检测系统。当系统检测到车体保险杠受到较大压力,并检测到人体特征时,系统会锁定车体,并提示司机及时报警。作品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他认为已经达到预期效果。
  于春杰查看作品之后却提出了疑问:“这个系统既然可以检测到人体,能否检测到躲在车底的小动物以及从十字路口经过的车辆?应该做得更完善一些。”经过他的点拨,刘世宁立即对作品进行改进:当系统检测到车底有障碍物时锁定车体并发出提示,避免引发碾压事故;在十字路口转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转角是否有车辆,避免视野盲区导致的安全隐患。
  在于春杰看来,科技创新很能锻炼学生。“一次科技创新活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需有足够的热情、耐心和毅力,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真正有所收获。”
  细如尘,心之所向为学生
  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现场,大连市发明协会展台旁的一个木箱特别抢眼,它的长、宽、高都超过了一米,看上去非常结实。“这是于老师的,我们的作品就装在这个箱子里,从大连运到广州,快递费都花了好几百呢。 ”一想到别人要抱着作品小心翼翼地在拥挤的人潮中穿梭,而自己的作品安安稳稳地存放在“宝箱”里,大连市的参赛学生忍不住给自己的老师点赞。
  这个木箱跟了于春杰八年,在他家里还有一个木箱,工龄已超过十年。这两个木箱都是为了运输学生的参赛作品而特意制作的。
  于春杰出门在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想到什么事情,他就会在本子上随手记录下来。打开本子,最新的一页纸上写着好几个待办事项,他笑着对记者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误了学生的事。”
  认识于春杰的人都知道,他办事大气,不拘小节,唯有对学生的事不敢掉以轻心。作为大连市发明协会副秘书长,每次的参赛作品都要经过他的筛选。教师和学生共几百项作品的项目报告交到他手里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作品按发明创意、实践活动、科幻画等分类、排序,然后将每个作品从头至尾看一遍,筛选出部分作品后,再进行第二次细看,并写上评语,需要修改的及时与学生联系……
  有人说:“文件分得细不细,资料填写得规不规范,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于老师做的。”还有人说:“这些活可以分派给别人来做,但于老师认真负责、默默无闻、从容淡定的做事风格,是别人很难代替的。”
  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的刘雪欣老师说:“于老师给我的帮助不止是平时对作品的指导、分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除了我,大连市的很多老师都把于老师作为榜样。”
  取舍间,执着教育终不悔
  聊工作时,于春杰神采奕奕、笑容满面,时不时还比划几下。一提到家人,他顿时沉默下来。对家人,他心存亏欠。 2015 年 11月 23 号下午,妻子要做手术,而他 11 月 21号一大早就带学生去了浙江永康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只能在电话里与医生沟通妻子的病情。90 多岁的母亲为了和他多相处一会儿,不管多晚都要等他回家。他每年出差好几趟,却一直没有时间陪家人出去走走……说起这些,于春杰眼含泪光。
  从事科技创新教育近四十年,2006 年退休时,于春杰的职称只是中学三级教师,可他一点都不在意。曾经有很多次,当科技创新教育与职务晋升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1998 年,鉴开中学为于春杰争取了一个免试进入大连理工大学进修的名额,于春杰却一口拒绝了。领导忍不住说:“多好的机会!你是傻了吧,没有文凭怎么评职称。”然而,当时的他既是学校科技辅导员、电教组组长,又是大连市甘井子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会长、大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秘书长,身兼数职。他说:“我可以走,但我走了,这么多事就没人做了。”
  2001 年,大连市新建了一所艺校,艺校负责人想聘请他为校长。可就在这段时间,大连市青少年宫的负责人也找到了他。原来,大连市青少年宫想开设科技创新班,邀请他当指导老师。权衡之后,于春杰为了不影响大连市科技创新工作,推掉艺校的橄榄枝,来到了青少年宫。“因为我想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
  在于春杰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一半是学生的名字,有的学生离校多年后仍和他保持联系。得知学生們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勇前行、发光发热,于春杰觉得,“一切都值了”。作者:李瑚 秦银银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